麥寮港會是保護藻礁的替代方案嗎?
關於在雲林麥寮港既有港口蓋天然氣接收站,不要破壞桃園大潭藻礁的替代提議。去年底我有到六輕參訪,當場詢問麥寮燃煤電廠2025年到期之後,轉成天然氣發電,減少雲林空氣汙染的可能性和規劃,當時台塑非常熱烈期待,只擔心政府不支持,今天報紙的報導,經濟部原先卻以為台塑並不願意。
在珍愛藻礁公投超過70萬份連署的情況下,蔡政府今天終於開始討論麥寮港的替代方案,周三我會在經濟委員會和經濟部長王美花來公開討論。
政府一直說三接在大潭是唯一方案、沒有替代方案,但是環評法的規定,提替代方案就是開發單位的責任,執政黨的側翼卻一再要求環保團體提替代方案。
討論三接,首先有個基礎條件, 2025年會是天然氣佔比達到五成的高峰,為了巴黎協定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,當再生能源做得更多,天然氣的比重就會降下來,天然氣發電是過渡性能源,目前到2035的這15年的供應是主要問題。
從國家安全的角度,安全存量天數需要7天,儲槽容積15天,到2027年漸進式提升為14天、24天。這是興建三接最主要的理由,沒有人反對,大家爭執的是政府選在桃園大潭區位不恰當。
如果在麥寮工業港蓋接收站,可以舒緩目前天然氣滿載的操作率,技術上這是既成的港口,和大潭在素地上建設工程的影響相對小,期程也會快,但還有土地開發許可的變更、環境影響評估等程序,也存在不確定性。
另外也可能衍生的南氣北送問題,一則是從台中港到桃園大潭的海管容量擴增加線,另一則是在既有的台北港,加上基隆協和電廠,全國分散四到五處,國安上較安全。
天然氣過渡性能源只是15年供應問題要處理,破壞7600年的藻礁代價太高。三接顯然不是沒有替代方案,政府應該公開透明、資訊對等,全部攤在陽光下,交給社會公眾討論,在8月28日的公投,讓全民做出價值選擇。
#公開透明
#資訊對等
#珍愛藻礁